全球最大的女性综合门户网站
你的位置:主页 > 伊人 > 品牌 >

玫琳凯的“口红效应”

发布: 2011-04-10 00:28 | 来源: 未知 | 编辑:admin| 查看:



来源:南方报业传媒集团-21世纪经济报道

  所谓“口红效应”,源于美国:经济不景气时,人们放弃奢侈消费品,仍选购廉价的非必需品,导致口红的销量反而上升。 爱美伊人网

  金融危机下的2008年,化妆品直销巨头玫琳凯的销售额,在中国“逆市”增长了50%。对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的2009年,玫琳凯中国区总裁麦予甫仍对记者给出了销售额20%增长的预估。 爱,美伊,人,网am wap.com

  然而,“口红效应”适用的范围是否无限大?经济继续低迷的2009年,人们还有心情掏出钱,购买一支“安慰自己”的口红么?玫琳凯即将推出的网络订购,又是否破除“直销企业只能直销”的魔咒,顺利拓展销售渠道呢?

copyright @Amwap·com

  “口红效应”

爱美伊人网,amwap.com

  美国的“口红效应”,中国似乎同样见效。

爱美伊人网,amwap.com

  “你看我们年会的照片,大家都穿了晚礼服,搞得很隆重。我还抽中了一个4000多块钱的手机。”说话者叫吴梅(化名),是玫琳凯江苏地区的一个普通美容顾问。

爱美.伊.人网

  不同于其他行业的“节约过冬”,吴梅所在玫琳凯分公司的年终庆祝分外隆重,而年终奖的数字(数倍于其月收入),也让刚工作不久的吴梅和她的家人十分满意。 爱,美伊,人,网am wap.com

  这样的“反常”,不是因为玫琳凯格外大方,而是来自其全年业绩的支撑。在很多行业一片惨淡的情况下,化妆品行业可谓“一枝独秀”。

爱美伊人网Amwap.com

  作为一家家族企业,玫琳凯的销售数据并不对外公布。不过接受采访时,麦予甫仍对记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成绩:2008年销售额37亿元人民币。

本文来自www.a·m·w·a·p.com

  “大家可能听到了很多负面的消息,金融危机对汽车等高价位消费品的销售确实有比较大影响。”麦予甫对记者表示:“但就目前看到的,对我们的行业没有什么影响,甚至是令我们的化妆品业务在增长。”

访问爱美.伊人网

  2008年,玫琳凯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%;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10、11、12月,也部分因为推出新产品,玫琳凯的彩妆销售额甚至与前8个月持平,超标完成了销售任务。 访问爱美伊人网

  这恰好验证了经济学上的一个现象——“口红效应”。它最早源于美国,当时的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,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,化妆品的销售还是好的,这个行业抗衰退。 内容来自AMwap.com

  当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:在美国,以口红为代表的化妆品属于廉价非必需品,在经济紧张时,大家没有钱买车、旅行,但是会花钱买一些东西让自己感觉好一点,而不是一味沉浸在经济萧条带来的悲观情绪中。

copyright @Amwap·com

  如今,这一现象在中国同样成立,“买一支口红就几十块,买一套化妆品几百块,即使现在,人们还是可以有这样的消费能力。”。


精彩推荐

热点信息

热卖淘宝进入热卖淘宝店

美容信息

视觉焦点

精彩广告